新闻纵横 媒体厦大
在浩瀚太空中,有一颗名为“海丝一号”的卫星,它由厦门大学携手天仪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联合研制,体重仅185公斤,却拥有一双能“穿云透雾”的“慧眼”,是国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无论是深夜还是恶劣天气,它都能持续不断地对地面情况进行高清“拍照”,成为洞察万里海天、守护蓝色国土的“太空慧眼”。■“轻小”身躯:一体化设计打破“重量枷锁”在“海丝一号”之前,已发射的适用于海洋观测的...
2025-10-20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五年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战略性作用。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
2025-09-23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工作要求,10月17日,在第12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学校在三家村学生活动广场举行2025年精准帮扶特色产品展销会暨宁夏“六特”农产品进高校推介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福建办事处主任郭吉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等出席展销会启动仪式。李智勇对到场嘉宾和参展企业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消费帮扶的学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表示衷...
2025-10-20
10月16日,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夜视”)党委书记、董事长姬荣斌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会见来宾。张荣对姬荣斌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北方夜视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他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光电信息和人工智能等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加强交流,共...
2025-10-18
10月16日,厦门大学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电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树彪,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丰;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参加仪式。张宗益对国家电投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后就学校概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期待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聚焦能源科技攻关、卓越工程人才...
2025-10-18
10月16日下午,昌吉学院党委书记罗旭一行来校调研,就深化对口支援等事宜座谈交流。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会见来宾。昌吉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莲红,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参加会见。张荣代表学校对罗旭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回顾了15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历程。他表示,两校“山海情谊”深厚、合作基础良好,双方在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厦门大学将继续发...
2025-10-18
为全面提升学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厦门大学广泛征集师生意见,推动学校、学院与学科协同共进,全面升级国际传播平台。学校推出了英文网站2.0版本,更依托Facebook、YouTube、X、Instagram四大海外社交媒体渠道,多维度讲述厦大故事,全方位展示厦大魅力。国际传播平台聚焦学校前沿科研成果和国际交流合作进展等内容,凝聚学者、学生和校友的力量,以学术为桥梁连接世界,展现厦大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贡...
2025-10-18
在最新发布的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简称FT)2025年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厦门大学EMBA位列全球第42位,并在中文项目中排名全国第2。在面向校友开展的匿名调研中,项目在“综合满意度”一项高居中文项目全球第1,充分体现了校友对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品牌价值与服务品质的高度认可。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以其严谨的评估体系与国际影响力,被视为商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该排名综合考察校友职业发展、项目...
2025-10-15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这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郑志锋教授团队与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运行一年来,这座以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能源方舟”,以多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
2025-09-26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1944年10月26日,《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在给父亲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不久前,这封珍藏了80余年的家书被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发黄的信纸,工整的字迹,这封信在徐光耀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走进大学校园,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这些汇聚“宝藏”的场馆既是时代的见证、...
2025-09-25
黄本立 厦门大学供图光谱分析这项被誉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慧眼”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百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怀揣赤子之心,以前瞻视野和无畏勇气,从零起步,开拓进取,带领中国学者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原子光谱分析的科研沃土。9月21日,在黄本立百年诞辰之际,回望其波澜壮阔的科研人生,让人由衷感佩。战火中颠沛流离地求学、未及毕业便北上投身建设、...
2025-09-22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柔性纤维电极,植入动物大脑后,其运动可以受人工控制,还可以在动物肌肉组织内长期发挥作用,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新型传感工具。这是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7日23时在线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脑机接口系统中,连接电子设备和大脑的电极,是采集脑电信号的核心部件。当前,传统柔性电极在植入大脑后,一般是在固定位置采集有限信号,无法动态调节。...
2025-09-18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福建省宁德市,2024年该市大黄鱼产量达21.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约8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宁德大黄鱼养殖产量何以能占到中国的八成?种业创新是一把“金钥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林榕生 摄壮大水产种业“芯片”走进位于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09-14
唐仲璋与夫人郭如玉。1955年,唐仲璋(右四)在野外调查时与同事、学生合影。《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著《人兽线虫学》 唐仲璋、唐崇惕著【科学家的诗词情缘】 学人小传唐仲璋(1905—1993),福建福州人。寄生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8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进修,1950年回国,任职于福建协和大学(后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单位合并,...
2025-09-08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厦大团委书记张晴介绍,当时,作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首批高校,厦大响应团中央、...
2025-08-24
前不久,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庄春兰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她将在肠道病毒领域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这是厦门大学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厦门大学以“导师赋能-平台筑基-机制护航”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博士后从学术新手成长为科研创新生力军。“平台建设标准化、资源供给精准化、技术支持专业化”,这是厦门大学科研平台给博士后们的直观感受。王钰本硕博都在厦门大学从事抗衰老相关研究,...
2025-08-19
新闻纵横
在浩瀚太空中,有一颗名为“海丝一号”的卫星,它由厦门大学携手天仪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联合研制,体重仅185公斤,却拥有一双能“穿云透雾”的“慧眼”,是国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无论是深夜还是恶劣天气,它都能持续不断地对地面情况进行高清“拍照”,成为洞察万里海天、守护蓝色国土的“太空慧眼”。■“轻小”身躯:一体化设计打破“重量枷锁”在“海丝一号”之前,已发射的适用于海洋观测的...
2025-10-20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五年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战略性作用。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
2025-09-23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工作要求,10月17日,在第12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学校在三家村学生活动广场举行2025年精准帮扶特色产品展销会暨宁夏“六特”农产品进高校推介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福建办事处主任郭吉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等出席展销会启动仪式。李智勇对到场嘉宾和参展企业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消费帮扶的学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表示衷...
2025-10-20
10月16日,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夜视”)党委书记、董事长姬荣斌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会见来宾。张荣对姬荣斌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北方夜视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他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光电信息和人工智能等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加强交流,共...
2025-10-18
10月16日,厦门大学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电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树彪,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丰;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参加仪式。张宗益对国家电投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后就学校概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期待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聚焦能源科技攻关、卓越工程人才...
2025-10-18
10月16日下午,昌吉学院党委书记罗旭一行来校调研,就深化对口支援等事宜座谈交流。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会见来宾。昌吉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莲红,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参加会见。张荣代表学校对罗旭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回顾了15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历程。他表示,两校“山海情谊”深厚、合作基础良好,双方在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厦门大学将继续发...
2025-10-18
为全面提升学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厦门大学广泛征集师生意见,推动学校、学院与学科协同共进,全面升级国际传播平台。学校推出了英文网站2.0版本,更依托Facebook、YouTube、X、Instagram四大海外社交媒体渠道,多维度讲述厦大故事,全方位展示厦大魅力。国际传播平台聚焦学校前沿科研成果和国际交流合作进展等内容,凝聚学者、学生和校友的力量,以学术为桥梁连接世界,展现厦大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贡...
2025-10-18
在最新发布的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简称FT)2025年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厦门大学EMBA位列全球第42位,并在中文项目中排名全国第2。在面向校友开展的匿名调研中,项目在“综合满意度”一项高居中文项目全球第1,充分体现了校友对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品牌价值与服务品质的高度认可。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以其严谨的评估体系与国际影响力,被视为商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该排名综合考察校友职业发展、项目...
2025-10-15
媒体厦大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这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郑志锋教授团队与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运行一年来,这座以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能源方舟”,以多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
2025-09-26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1944年10月26日,《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在给父亲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不久前,这封珍藏了80余年的家书被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发黄的信纸,工整的字迹,这封信在徐光耀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走进大学校园,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这些汇聚“宝藏”的场馆既是时代的见证、...
2025-09-25
黄本立 厦门大学供图光谱分析这项被誉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慧眼”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百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怀揣赤子之心,以前瞻视野和无畏勇气,从零起步,开拓进取,带领中国学者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原子光谱分析的科研沃土。9月21日,在黄本立百年诞辰之际,回望其波澜壮阔的科研人生,让人由衷感佩。战火中颠沛流离地求学、未及毕业便北上投身建设、...
2025-09-22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柔性纤维电极,植入动物大脑后,其运动可以受人工控制,还可以在动物肌肉组织内长期发挥作用,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新型传感工具。这是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7日23时在线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脑机接口系统中,连接电子设备和大脑的电极,是采集脑电信号的核心部件。当前,传统柔性电极在植入大脑后,一般是在固定位置采集有限信号,无法动态调节。...
2025-09-18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福建省宁德市,2024年该市大黄鱼产量达21.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约8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宁德大黄鱼养殖产量何以能占到中国的八成?种业创新是一把“金钥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林榕生 摄壮大水产种业“芯片”走进位于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09-14
唐仲璋与夫人郭如玉。1955年,唐仲璋(右四)在野外调查时与同事、学生合影。《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著《人兽线虫学》 唐仲璋、唐崇惕著【科学家的诗词情缘】 学人小传唐仲璋(1905—1993),福建福州人。寄生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8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进修,1950年回国,任职于福建协和大学(后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单位合并,...
2025-09-08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厦大团委书记张晴介绍,当时,作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首批高校,厦大响应团中央、...
2025-08-24
前不久,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庄春兰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她将在肠道病毒领域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这是厦门大学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厦门大学以“导师赋能-平台筑基-机制护航”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博士后从学术新手成长为科研创新生力军。“平台建设标准化、资源供给精准化、技术支持专业化”,这是厦门大学科研平台给博士后们的直观感受。王钰本硕博都在厦门大学从事抗衰老相关研究,...
2025-08-19
文化日历 通知公告
17
10
文化日历
01
09
文化日历
2025-09-01 10:00:19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404教室
28
08
文化日历
2025-08-28 19:30:18
南光1号楼101报告厅
19
06
文化日历
19
06
文化日历
19
06
文化日历
2025-06-20 15:00:34
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1号报告厅
文化日历
17
10
文化日历
01
09
文化日历
2025-09-01 10:00:19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404教室
28
08
文化日历
2025-08-28 19:30:18
南光1号楼101报告厅
19
06
文化日历
19
06
文化日历
19
06
文化日历
2025-06-20 15:00:34
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1号报告厅
通知公告
每日一书
重返海洋:晚清中国海洋思想研究
重返海洋:晚清中国海洋思想研究黄顺力著馆藏地:本部-基本书库新书区/法学分馆翔安-翔安分馆D993.5/169.2本书在梳理古代中国海洋思想的基础上,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洋务自强新政和甲午战争为关键点,重点考察晚清时期,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的双重冲击下,国人的海洋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与此同时,本书尝试通过对传统时期东西方不同的海洋发展道路以及不同的海洋思想的理论研究,探索与国际海洋史学界对话的话语体系。黄顺...
影像厦大
南强红笺
附属单位之窗
Top